2015年7月28日,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簡稱“蒙華鐵路”)全面開工建設。該線路縱貫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7?。▍^),線路全長1817.2公里,國鐵I級,設計速度120km/h,重載鐵路(采用1.2倍的ZH(2005)活載),遠景年輸送能力規劃為2.0億噸/年以上,是"北煤南運"新的國家戰略運輸通道。
中鐵咨詢承擔了蒙華鐵路荊門至岳陽段的勘測設計工作。這是繼中鐵咨詢勘察設計的國內第一條30噸軸重重載煤炭運輸通道——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建成通車后,又一條重載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蒙華鐵路是國家《“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和《鐵路“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重點推進的建設項目,作為重要的資源開發性鐵路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已列入國務院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首批推出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開創了鐵路領域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新模式,按照鐵路投融資改革和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開放線路經營權,創新建設和運營管理方式,為鐵路投融資改革的示范性項目。
荊岳段位于湖南、湖北省境內,地處江漢平原及洞庭湖平原,沿線城鎮密集,既有交通網復雜,各類環境敏感點眾多。線路跨越長江、洞庭湖、長湖等內河(湖)航道,穿越荊江防洪區及洞庭湖分洪區,水系發達、水文條件極為復雜。沿線不良地質分布較廣、軟土及膨脹土較為典型,地基處理工程復雜。
一、注重科技創新,在橋梁、路基方面研發、完善新技術
在《不同重載等級系數Z對荊岳段橋涵工程影響分析及建議》研究基礎上,積極研發蒙華鐵路30t軸重重載標準梁,完成標準圖供全線使用。
針對重載鐵路軸重大、行車密度高的要求,在重載鐵路橋梁基礎合理選型方面,通過采用大直徑打入樁基礎,鉆孔樁平面合理布樁分析進行模數化管理等技術措施,合理確定基礎設計原則,確保安全可靠。在農田水利發育、道路交錯、深厚軟土等地段,針對填土高、相鄰的路渠高差、排洪和交通要求等不同情況,采用了分跨不等高合建、分跨加大凈高合建、并跨合建等不同結構模式,使實際工程得到大量優化。
采用新型的螺紋樁加固軟土路基。采用常規混凝土灌注和獨立的施工工法形成螺紋樁,達到了高強度鋼纖維混凝土全螺紋預制樁的承載力水平,具有強度高,工期短,功效高,沉降小,抗震,不取土,不排漿,不污染,施工及成樁質量不受地下水影響,應用范圍廣,適應多種土層等優勢,與其他類型樁相比,工程造價也優勢明顯。
膨脹土生態改性劑在蒙華鐵路上大規模使用,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二、積極開展鐵水、鐵公、鐵鐵聯運綜合研究,形成完善的集疏運系統
吸取部分煤運通道建成初期因缺乏集疏運支專線造成運量不足的經驗教訓,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高度重視通道集疏運系統研究,通過深入分析相關集疏運鐵路的能力適應情況及煤炭消耗點現狀及規劃情況,結合長江沿線港口規劃布局和航道情況,系統的提出鄂湘贛地區煤炭儲運基地布局方案以及鐵路與內河水運和公路聯運的綜合運輸銜接方案,對各個擬建疏運項目在經濟型、可行性上充分比較,完成專題研究報告。并積極聯系投資方,促成各投資方與蒙華公司的合作,其中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華容煤炭鐵水聯運物流園、岳陽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荊門煤炭綜合貨場、靖神鐵路五個項目,均納入蒙華鐵路可研批復,國家發改委建議與蒙華通道同步建成,為蒙華鐵路開通后保證運量、擴大覆蓋面、提升效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三、全面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全力做好配合施工服務
蒙華鐵路的設計、施工、監理、咨詢匯集了國內鐵路建設幾乎所有的主力軍,正如股份公司總裁張宗言指出的蒙華鐵路建設過程是一場“不競賽的競賽、不比拼的比拼”。中鐵咨詢對蒙華鐵路荊岳段配合施工工作高度重視,已成立蒙華鐵路荊岳段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及荊岳段設計指揮部,并在荊州和岳陽各設工地設計組分別對口湖北指揮部及湘贛指揮部提供現場服務工作。目前人員、設備到位,已全面開展現場配合施工相關工作。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相信在中鐵咨詢人的拼搏努力下,在“唯新、唯勤、唯誠、唯實”企業精神引領下,中鐵咨詢必將在蒙華鐵路建設的宏圖上描繪出精彩篇章。